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中国式现代化与出版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出版融合发展论坛28日在京举办。本次论坛围绕“教材数字化建设与出版专业教学创新论坛”等多个议题,为探索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与出版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出版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今年8月,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成为全国八所出版学科专业共建高校之一,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共建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工作,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教材数字化建设与出版专业教学创新论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创新发展”等相关议题深入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中国传媒大学将与学界业界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建构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路径,深耕细作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贡献中传的智慧和力量。
来自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近20位业界学界专家以及《光明日报》理论版、《北京社会科学》《出版发行研究》《现代出版》等十余家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参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教材建设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智库、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现代出版》杂志社和《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编辑部共同协办。(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安徽依托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加快配套项目设施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黄金水道作用显著增强,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不久前,引江济淮工程配套项目安徽阜阳四水厂完成结构主体施工,为今年12月具备通水试运营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运营后,每天可以将60万吨引调来的长江水输送到阜阳。
通过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把长江水引调到淮河流域,将有效缓解淮河流域皖北和豫东5000多万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农业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今年,安徽启动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的二期工程建设,将建设3条输水干线、4项水源工程、21座泵站等骨干供水工程,新建管道总长130.02公里。
依托引江济淮工程的江淮运河也加快建设。今年8月16日,江淮运河沟通段航道开放试运行。9月16日,菜子湖线航道开放试运行。至此,江淮运河全线贯通,成为我国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600公里。截至目前,引江济淮航道已过闸通行船舶超过1万艘次,货运总吨位超过2000万吨,这条中原地区联通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将为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